趣站 > 杂谈 > 正文

​抗战亲历者口述(98)宋瑞珂:保卫大武汉会战纪略

2025-06-22 22:39 来源:网络 点击:83

抗战亲历者口述(98)宋瑞珂:保卫大武汉会战纪略

宋瑞珂:1908年生,山东青岛人。

1937年,率部参加淞沪会战。1940年6月,升任第199师师长,参加枣宜会战。6月,参加宜昌战役,与敌人激战十多天。

1943年春,升任第66军副军长。5月,参加鄂西会战,至6月上旬,取得大捷。同年11月,参加常德会战。

1944年9月,获五等云麾勋章,并升任第66军中将军长。1945年2月,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
1995年,在上海逝世。

宋瑞珂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

在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抗日战争中,我亲身经历了多次战斗,而保卫大武汉的会战,尤其使我终生难忘,现将见闻所及,简要分述如后。

武汉——抗战初期的实际首都

1937年7月7日,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,对我发动进一步大规模进攻,我军将士忍无可忍,奋起反击,全面抗战开始。

在北平、天津、太原相继沦陷后,上海亦经激战撤退,12月13日,首都南京随告弃守,国民政府迁都重庆。

不过,此时国民党主要党军政首脑蒋介石、冯玉祥、孔祥熙、张群、何应钦、陈诚、白崇禧、陈立夫,中央党部、军事委员会以及外交、财政、内政等机构均集中在武汉。

此时,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,国共两党已实行第二次合作,一致对外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由南京迁来武汉,中共领导人周恩来、董必武、叶剑英组成的代表团和中共中央长江局陈绍禹(王明)等人都住在八路军办事处内,叶挺、项英也在这里设置新四军办事处。

作为国共合作实体的军委会政治部,由陈诚任部长,周恩来任副部长;以郭沫若为厅长的政治部第三厅,罗致了大批著名的文化界人士,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。

许多爱国知名人士如沈钧儒、邹韬奋、史良、沙千里、章伯钧等齐集这里。

这时,国民党中央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,制定了《抗战建国纲领》,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》和组织《国民参政会案》。

而且,国民参政会也作为一个民主、民意机构登上历史舞台,便于共产党人和各界领袖讨论抗日救亡的主张。一个团结一致、齐心抗战的局面,从表面上涌现出来,武汉已成了全国抗战的实际首都。

日寇要占领中国,一定要夺取武汉,中国军民要坚持抗战,一定要倾注全力保卫武汉,武汉会战不可避免。

从军事上看,武汉周围湖沼密布,港汊纵横,南抚洞庭,东扼鄱阳,南倚五岭山脉,东屏幕阜山、大别山,蜿蜒环抱而交于长江,形成向东之门户。

其北倚大别山及大洪、桐柏等山脉,西以大巴、大娄等山脉,与川黔相邻,群山环绕,中成一沼泽之平原,形成天然壁垒,有利于持久防御作战,以补助我军武器装备训练上之缺陷。

日军在徐州战役后,不但未能达到歼灭我有生力量的目的,而且,为我军消耗其兵力极大。其西进受阻后,必须溯江而上,始可进窥武汉。

而我军乃利用武汉外围的有利地形,南以庐山山系,北以大别山系,构成野战阵地,日军为贯彻其武力决战的目的,乃积极调集兵力,转用于长江方面,企图深入武汉,以消灭我军,占领我军事、政治、商业的腹心要地,达到其摧毁我抗战意志,速战速决、灭亡我国的狂妄野心。

1938年6月以来,日军由畑俊六大将统率、冈村宁次和稔彦王指挥的第101、第106、第6、第3、第13、第10、第16、第9、第27、近卫等师团及波田支队,先后集中于南京、合肥地区,溯长江向安庆、九江进击,占领九江后,分五路向西进犯。

在长江以南:日军一路沿南浔铁路南进,一路沿瑞武公路西犯;

在长江以北:一路沿大别山南麓趋黄陂;在大别山以北,一路沿霍山出麻城,一路沿六安、固始、潢川趋信阳,迂回武汉之北,另一路以波田支队舰队,溯江西上,陆战队沿江到处登陆。

其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法,以达其侵占武汉的目的,我军为阻止敌之企图,以第一、第二两兵团,在庐山、九宫山、幕阜山等山脉,以第三、第四两兵团,在大别山、富金山等山脉,预筑坚固阵地,并利用江河湖沼等地隙构成多线防御阵地;

并且,在马当、湖口、武穴、田家镇构筑江防要塞,布设机雷,阻止敌人深入,给予逐次的打击。

我军自陇海线西撤后,日军主力向开封、郑州进犯,嗣为黄汛所阻,乃转移其主力向津浦路方面向合肥以北地区西进,先后于6月初,犯涡阳、凤台、寿县、正阳等地,并联系合肥之敌西犯。

这时,我廖磊第48军、冯治安第77军,转进到阜阳河西岸,南到霍邱之线,阻止敌之西进,同时,在合肥西北附近的徐源泉第10军,也向六安附近转进。

我安庆守备及巢湖沿江之防务,则由杨森的第20军担任。1938年6月6日起,敌由合肥南犯大关,长江敌舰也在蠢动。

12日凌晨,敌舰数艘,在安庆下游各处,以猛烈的炮火,掩护敌军2000余登陆,我军抱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,迭次击退敌之攻击,激战至午,敌舰增至20余艘,驶近安庆,向城内猛烈轰击。

入夜后,敌由安庆下游登陆江北之一部,也到达北郊,经我军阻击,敌受重创,我军乘夜向潜山转进,安庆遂陷敌手。

合肥之敌自6月8日起,即向我杨森所部之大关阵地进犯,激战至11日,我即转移到原潭铺附近,又与敌激战之后,于13日,转移至潜山附近,继续抵抗,战斗激烈,相持四日之久,敌虽集中其猛烈炮火向我强攻,我军仍屹然未动。

18日,敌继续增援猛犯,我军乃撤至小池驿及太湖附近,继续阻敌西进。26日,我徐源泉部第10军由霍山方面,对太湖之敌侧上,鏖战至29日,敌死伤惨重,大部向望江,一部向潜山撤退。

这时,我为阻敌西进,即以杨森集团军占领望江、太湖之线,以徐源泉集团军占领潜山以西山地,五家牌楼亘天柱山之线,侧击潜山,太湖西进之敌,另以韦云淞第31军部署于太湖附近,策应徐军之作战。

7月上旬至中旬之间,敌以其第6师团之一部及从台湾抽调的佐藤旅团牵制我军,而将主力转用于长江北岸,我各部对当面之敌猛攻,以牵制其转用兵力。

7月中旬,我军以主力占领广济、大河铺、二郎河及太湖、潜山西北之线,侧击西进之敌;一部守备宿松、黄梅、田家镇附近沿江各要点,拒止敌之登陆。

7月下旬,小池口、望江等处江面之敌舰,渐次增多。25日,敌舰20艘炮击小池口刘汝明第68军阵地,同时,以飞机70余架结队轰炸,掩护其陆战队四次登陆,均被我军击退,但是,小池口已为敌机炮轰炸成废墟。

26日,敌继续猛攻,我守军伤亡殆尽,该地遂告陷落,我军于27日,对敌猛烈反攻,该地又告克复。

同时,潜山方面之敌千余人,已经小池驿陷太湖,南向宿松进犯。望江方面,敌一部千余西进徐家桥。29日,进占凉亭,我韦云淞军撤至二郎河。

8月2日,二郎河失守,敌直趋宿松,以猛烈的炮火掩护其步兵冲入城内。同时,敌以两个联队,进迫黄梅城,与刘汝明部激战三日后,黄梅被陷。并进至黄梅以西之金钟铺南北之线,企图协同向九江进击之敌,准备攻略武汉。

在鄂东的新部署

这时,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,因牙病住在武昌东湖疗养院,蒋介石于7月16日,命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代理其职务(到会战末期,李病愈回到长官部,白返武汉仍供旧职)。

7月28日,白将长官部,由河南商城移驻鄂东宋埠,以便与江南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取得密切联系。

8月7日,白崇禧到浠水,召集军事会议,根据李品仙、廖磊等的敌情报告,制定作战方针和兵团区分。于8月16日,下达了命令要旨如下:

左翼军团李品仙,辖第31军、68军、84军、87军、26军、55军,以大别山南麓为根据地,对长江北岸向我进犯之敌,预期将他们消灭于右翼港湾错杂的地区。

中央军团廖磊辖第7军(张淦)、48军(张义纯)、第10军(徐源泉)、豫皖边区的游击队,以及安徽省的保安团队。

由廖磊接替李宗仁所兼任的安徽省主席,并预定将廖磊留守大别山区,将游击部队和地方团队,均归其指挥。

中央军团固守大别山东麓各要口,阻敌窜入,在大别山游击根据地囤积粮弹,组织民众,建筑工事,以期长期阻击敌人。

左翼军团孙连仲辖第30军(池峰城)、42军(冯安邦)、51军(于学忠)、59军(张自忠)、71军(宋希濂)、77军(冯治安)。主要任务是逐渐诱敌西进,并集结兵力于叶家集、河口镇以东阵地,击破敌人。

九江以东的战斗

此时,在安庆方向的敌军,企图击破我长江封锁线,于6月24日,以陆海空军联合西犯。

长江南岸我李韫珩第16军第53师与敌在黄山、香山等地作激烈的争夺战。黄山、香山,旋得旋失。敌军虽联合陆海空军猛烈强攻,但我守备马当要塞核心部队,仍不惜牺牲与敌白刃搏斗。

迄26日正午,要塞之一部被敌突破,但我增援部队连同核心守备部队,连续向敌猛攻,予敌以极大损害。

敌乃于29日,以装甲汽艇载陆战队800余人,冒险越我封锁线,在彭泽附近之将军庙强行登陆,攻占我彭泽,我军乃停止对马当敌之攻击,占领其以东阵地,继续抵抗。

后来,第16军军长李韫珩因失守马当被撤职查办。第167师(陕西部队)师长薛蔚英(黄埔军校一期)因失守彭泽,被判处极刑。

7月3日,占据彭泽之敌,继续西犯,与我军激战于流斯桥以东。随后,敌以波田支队,乘装甲汽艇向湖口强行登陆,鏖战两昼夜,我炮台守兵,奋战击敌,伤亡殆尽。

图片来自网络

我第26师利用湖口城与敌激战,反复逆袭至7月5日,终因敌众我寡,湖口陷于敌手。旋以第11师、第16师增援,向湖口之敌猛攻,自5日至8日,迭予敌以重创,并封镇沿江地区,可惜我军缺乏重火器,射程不及,以致未能将敌军击灭于江中。

7月9日,敌自湖口向鄱阳湖扫雷,中旬以后,并逐次以飞机轰炸扫射。23日凌晨,敌利用暗夜,在姑塘(九江东南)附近登陆,与我关麟征军团之一部作激烈之战斗,旋即又继续增援,与我守军在九江东南高地附近发生激战。

我方以李觉第70军增援反攻,将敌击溃,并乘夜暗收复塔顶山、普泉山之线。24日拂晓,敌更以海空军协同作战,炮火猛烈,我军攻击被迫停止。

午后,我李玉堂第8军续向北进之敌攻击,激战至翌晨,我雅雀山阵地反而被敌突破。

同时,九江方向,敌机炮猛烈向我九江市内轰击,并各以一部在九江和马厂湖附近登陆,我因伤亡过重,以致无力拒止,这天晚上,向南昌铺、沙河之线以南转进。九江遂于7月26日失陷。

随后,敌以一部由姑塘南方向沙河附近截断南浔路,遂于长江以南取得向武汉进击的据点。

庐山苦战

日军占据九江后,为掩护其南侧翼之安全,即分向南浔铁路和瑞(昌)武(宁)公路前进。

我守备瑞昌附近第3集团军孙桐萱第12军,在瑞昌以东高地严阵以待。

8月上旬以来,敌常向我阵地扰乱,均被我击退,迄8月8日,敌以一部,于瑞昌东北之港口登陆,当被我军击退,至10日,又有敌400余人,在该处登陆,占领望夫山、平顶山。

我孙军展开攻击,将敌击退,敌再举增援,并以舰炮掩护攻击,又将两山攻占。15日,敌另一部利用舰炮掩护,在徐家湾江岸登陆,与我军经两周之苦战,仍坚持在原阵线。

到8月下旬,这方面之敌,大举增援,于24日攻陷瑞昌。同时敌舰以鄱阳湖之鞋山为根据地大肆活动。

8月20日,敌机对星子县城施行轰炸,敌舰20余艘,向星子炮击。然后,敌101师团(和田直孝)一部,向我猛攻,经我军竭力抵抗,予以重创,为避免地势不利,我军转守东孤岭阵地,阻敌再进。

24日,敌又由东屎墩登陆,企图与星子之敌,夹击我东孤岭阵地,经分途阻击,即成对峙之势。

9月4日,敌挟其海陆空军之威力,猛攻我东孤岭,第52师(冷欣)阵地,激战终日,我阵地守军伤亡甚重,但日军较我伤亡尤多。

不过,我军终因敌炮火过猛,即转移阵地继续抵抗。10日,敌分三路向我西孤岭第190师进攻。11日,更向我烂泥塘、鸡笼山第66军叶肇所部第160师攻击,均经我奋勇猛击,予以消耗后转移阵地。

旋敌于9月26日,以步炮联合,向我胡思祖师金轮峰阵地猛攻,我与敌激战后,再转移于隘口阵地,继续抵抗。

日军为避免正面攻击损失大,乃以一部由柏树垅、望岭小道,攻击隘口阵地我军的右侧背,我第19师苦战之余,继续奋战,终因敌我火力悬殊,隘口于10月9日被攻陷。

日军遂沿德(安)星(子)公路,迫近我军于郑家桥、象山、白马山阵地。

瑞昌方向之敌为第9师团一部,其于8月25日,向我王陵基所部第72军鲤鱼山、笔架山进攻,我军予以迎头痛击后,乃向南转移,旋敌继续增援反扑,我辛潭铺、岷山、大屋李等要点相继不守。南浔路遂受威胁。

万家岭大捷

8月底,我军增援反攻,敌不顾损失,与我作殊死战。

武汉会战中,奔赴前线的中国军队 图片来自网络

9月2日,敌复增兵一个联队,向马回岭突进,我以俞济时第74军,协同黄维第18军及第4军欧震所部第90师向该敌夹击。激战竟日,为保持后方之联络,乃于2日晚,将马回岭放弃,向南转移。

我南浔路方向之正面部队,亦向马回岭以南对敌形成严重的威胁,因此,打破了敌南下德安的企图。

9月21日,敌第27师团,沿瑞武公路向西进犯,企图攻占武宁,以威胁我德安。我王陵基、李汉魂之第64军两部协力反攻,将敌击溃,歼敌千余。

27日,敌复以一部南窜层岭,我第74军第58师冯圣法所部予以迎击,同时,第4军欧震派队由大岭头南下夹击,另以宣铁吾第91师和预备第6师各一部向东侧击,对敌形成包围。

唯箬溪方向王陵基部失利于白水街,向修水南岸撤退,我向东侧击之第91师和预6师各一部,亦被迫于10月2日向西转移,致包围敌军目的未能达成,敌亦增援,凭山地村落固守。

此时,德星、瑞武两公路之敌,采分途击破手段,而以盘踞层岭、万孤岭(万家岭)、孤古山一带之敌,居中策应,我军为歼灭该敌,于10月6日调集第66军增援,协同第4军、第74军等军猛力围攻,争夺激烈,敌借据点工事死守,激战至10月10日,我将该敌歼灭约四个联队之众。

9月26日,我王陵基部反攻麒麟峰阵地奏功,歼敌甚多。10月1日,又全线向王家铺之敌反攻,也获得进展。

2日晨起,战斗愈趋激烈。3日,敌不顾死伤,将我罗盘山阵地一部突破,我军乃转移至修水南岸。

随后,日军以近卫师团一部附炮10余门,战车10余辆,自10月11日起,猛攻我杨家洼、杨家山阵地,激战至15日,工事全毁,阵地被陷,因此,我万孤岭以西各部队,相继后撤。

16日,右翼敌军突破我第52、第190师之象山、大岭头、青石桥一带阵地,同时,左翼第4、第66、第74军,退守马鞍山、郭背山至鲤鱼山之线整理。

我中央及右翼各部队,乃转移至德安河(博阳河)右岸,于小竹山、虎山、金鸡山、德安至尖咀壁之线占领阵地,联系第51师王耀武所部之烟包山、永丰桥阵地,拒止敌人。

10月20日,步炮联合之敌千余,又向我左翼鲤鱼山阵地猛攻,当被我击退。25日,敌大举于德安附近之心佛寺强渡,经反复争夺,敌以猛烈炮火向我轰击,我第190师伤亡过重,德安于10月28日,陷于敌手。

10月30日,我军全部转守修水南岸高地,与敌形成对峙态势。

瑞昌、阳新全线争夺激烈

8月27日,日军第9师团及第106师团主力西进,向我关麟征第52军磨山、白龙泉、望人山、武山之线阵地猛攻。另一部分,向我的72军进攻。

同时,长江上的敌舰40余艘,向我霍揆彰第54军马头镇阵地炮击,我军伤亡虽大,而阵地屹立如故。同日,因鲤鱼山、笔架山阵地被突破,即以汤恩伯军团的第13军占领牛角泉、大岭山、仙女池之线,以掩护关麟征军团之右侧。

8月28日以来,日军迭向关麟征军团阵地攻击,均被我击败,激战至9月7日,关军团之洪山、磨山、乌石街阵地被突破,经我军奋勇反攻,终被我击退,敌死伤遍野。

此时,长江上的敌舰队,集中新洲附近,屡图破坏我武穴附近之封锁线,并炮击我马头镇阵地,经我要塞炮还击,敌损失奇重,未敢前进。

9月11日,我军调整部署,将正面阵地移至雷鼓山、金鸡铺、太阳寨之线。14日,敌利用其优势的炮空威力,又向我第54军马头镇阵地轰击,经激战后,我军终以火力不济而陷落。

9月24日,敌军冲破我武穴的封锁线,直趋富池口,汤集团军以左侧要点尽失,乃逐次转移至富水(阳新境内)南岸,拒敌直进。此时,我军万福麟之第53军、周岩之第75军、甘丽初之第93师后编成的第6军等部,在阳新、半壁山、大冶、黄颡口、石灰窑、黄石港一带,担任湖防及江防之守备,对西犯之敌军,屡予重创。

不过,日军终利用其炮空之优势,先后于10月中旬之间,攻陷我半壁山、阳新、大冶等地。

此一作战,据日本军阀兴亡史中所述,日军颇受打击,其第106师团在马鞍山受到包围,补给中断,陷于穷境,苦战之中,军官丧失甚多,后依空中与地面的援助,始告脱险。

8月下旬开始,日军以其第2军和第11军齐向武汉攻击,在庐山为轴的山岳地带,反复实施肉搏突击,屡次展开激烈战斗,第101师团伤亡最大,战力丧失大半。饭塚师团长战死,其牺牲之大,是中日战争中最大的一次。

而我军敌忾同仇,奋勇战斗,堡垒天成,苦战40多天,至10月9日,始渐攻占各个隘口,日军陷于持久作战之中。

我军太湖、黄梅之反攻

长江北岸,我军以萧之楚第26军守备茶山、大佛寺之间;刘汝明第68军、覃连芳第84军担任大金铺、团山河、苦竹口、渡河桥之线,为南部的守势地区。

另以韦云淞第31军、周祖晃第7军、徐源泉第10军及川军之一部,控制于隘口坝、天庙、马王庙,以及太湖、潜山西北攻势地区。

预计诱敌深入时,即由山区出而侧击,以压迫敌军于湖沼地区而歼灭之,俾能尽利用大别山区居高临下,与长江湖沼之地隙,陷敌于死地。

8月26日,我军开始反攻太湖、潜山,当即将敌击溃,敌向东南溃退,并转变其后方联络线于小池口,盖为便于长江之补给。

28日、29日两日,我军开始向黄梅之敌反攻,彼此激烈战斗,敌军伤亡甚众。

战至8月30日到9月1日,敌增加兵力,向我反击,终以其炮火猛烈,我伤亡甚大,乃于2日晚间,撤到团山河、田家寨、生金寨之线。

连日激战后,敌军遗尸遍野,我军死伤亦重。乃于9月6日,向广济西北高地转进,并以第26军协助田家镇第2军之作战。

敌在广济方向,大量施放毒气,我军为避免伤亡,乃放弃广济。9月8日,我第31军反攻广济,一举攻克,获敌辎重颇多。9日,敌增援反击,广济再陷敌手。

喋血田家镇

9月上旬,长江上的日军舰队攻击南岸的马头镇,7日,又以猛烈炮火向我武穴轰击,企图攻我长江北岸的田家镇要塞。

此时,已攻陷广济之敌,也转用兵力协攻要塞。9月18日,敌复联合海空军的火力,猛攻武穴,因兵力悬殊,武穴于18日失陷。

我为策应要塞作战,乃于19日,以广济附近的第26军、48军和86军,侧击南进之敌,激战至9月下旬,敌死伤颇众。

9月28日,由武穴西进之敌,联合飞机70余架,大小炮百余门,不断轰炸田家镇,阵地几被全毁,守军伤亡殆尽,29日晚,我军放弃田家镇,乃守广济两北山地,拒止敌之西犯。

同时,另以一部担任下巴河至蕲春间江防。10月初以来,敌军主力转用于豫南方面,当面敌情,转趋沉寂。

迄至10月3日,有敌小部队,在蕲春附近登陆。10日,蕲春守军一营与城偕亡,我军乃以主力占领浠水沿河之线,一部占领东西界岭,对敌作持久的抵抗。

鏖战大别山北麓

由长江南北沿岸西犯之敌,被我军节节抵抗,遭受巨创。日军为策应该方向的作战,于8月中旬集结第10、第13、第16等师团5万余人在合肥、桃溪镇,企图由豫南地区绕攻武汉。

8月27日开始,敌以一路进犯霍山,我冯治安第77军阵地于29日晚被日军突破,该军退守西城,同时,敌另以一路,于27日向六安进犯,我于学忠第51五军甫到该处,部署未定,激战一昼夜后,撤至淠河西岸,8月28日午后,六安被陷。

我军为打破敌之阴谋,乃以第2集团军孙连仲部的一个师,开往商城,主力向麻城小界岭集结。

而张自忠第27军团开往潢川集结。以韦云淞第31军的一个师开往流波疃策应冯治安军,并担任立煌(今金寨)之守备,宋希濂之第71军防守富金山,预计与敌在商城以东决战。

9月2日,敌第13师团一部,进攻富金山阵地,经我军予以很大打击,毙伤敌5000余人,阵亡联队长二员,但我伤亡亦大。

由六安西进之敌,9月6日陷固始,威胁我富金山阵地之侧背,我遂于11日放弃富金山阵地。16日,商城即陷于敌手。此时,我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部开进敌后展开游击战,多方面打击敌人。

寿县方向之敌,沿淮河西犯,9月7日经乌龙集(今淮滨县)乘汽艇向潢川西进,与由固始西犯之敌,进迫潢川,我张自忠部于春河集附近,予敌痛击后,转进至潢川县附近,激战一周。

敌第10师团(藤田进)以及伪军3000余人,炮兵两个联队,重炮兵两个大队,骑兵一个联队向潢川进犯,除以空军轰炸、炮兵猛击外,并施放毒气。

而我军官兵中毒颇多,但仍不怕牺牲,奋力苦战,至9月19日,潢川城终于失陷。

敌攻潢川之际,另以有力部队,越过潢川西犯,21日,攻陷罗山城,进至栏杆铺附近,我胡宗南第17军团予以痛击,毙伤敌五六千人,迫敌退回罗山城。

旋即,敌以第3师团之一旅团增援,并力反攻,血战亘两昼夜,我胡宗南部以消耗之目的既达,乃退守信阳附近,敌更以一部进犯信阳以南之柳林南北地区,以牵制信阳之作战。

我军为保持尔后的机动,于10月12日,放弃信阳,胡军撤至信阳西北山地,其刘安祺所部第78师扼守淮河北岸长台关、明港等地。

另以第31军及吴良琛的第13师(归武汉卫戍总部直辖)等部扼守武胜关、鸡公山,阻敌南下。

猛攻商城之敌,于9月16日后,沿商(城)麻(城)公路南犯,企图略取麻城,被孙连仲、宋希濂两部痛击于打船店、沙窝之线及大别山之间,将敌第3、第16师团歼灭过半,相持经旬。

武汉撤守

10月中旬,长江南岸之敌,除对南浔路取守势外,主力陷我阳新、大冶后,分三路积极西进,一路由箬溪、辛潭铺向通山大道;一路沿三溪口、高桥、咸宁,以截断粤汉路;一路沿大冶、鄂城会合沿长江部队,直趋武昌。

长江上的日军舰只又一次突破我军封锁线,向武汉急进。而在长江北岸,自10月19日,我李品仙集团军退守浠水之后,我团风、阳逻等处的江防,则以曹福林的第55军,萧之楚的第26军担任。

敌人旋即在兰溪登陆约3000人向下巴河进攻,我全线退守巴河沿线,与敌恶战达两昼夜,敌我伤亡均大,巴河阵地又被偷渡突破。

团风、阳逻方向日军以巨型军舰十余艘,掩护敌兵登陆。10月24日突破仓子埠阵地,转向黄陂攻击。

进占信阳之敌,直趋平靖关、应山县,企图截断我襄(阳)花(园)公路。

总计,自日军6月12日在安庆登陆起,到10月25日进占武汉止,历时四个半月,大小战斗数百次,其所使用的12个师团竟补充五六次之多,敌之损失20万人,我军伤亡倍之。

同时,自10月12日起,由广东大亚湾登陆之敌,21日侵入广州,我武汉作战基地的性质亦有所改变,业已先期将附近物资撤退,乃于10月25日,自动将武汉空城放弃,民众亦向后方转移。

接着,我江北部队向平汉线以西随县亘天门南北之线撤退;江南张发奎兵团,亦逐次沿粤汉路南撤。

11月10日,通城失陷,11日溯长江西进之敌,登陆城陵矶,12日攻占岳阳,我军乃转守通城、岳阳以南九岭亘新墙河之线,与敌对峙,武汉保卫战就此结束。

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,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。